吴玥的生命是个奇迹,她在2013年8月31日和2018年10月30日两次做肺部移植手术。
第一个肺源是个放牛娃的,她称为“放牛小弟”;第二个则不知道捐献者身份,因为是在30日做的移植手术,吴玥给他取名“三十同学”。她认为自己有三个生日,一个是父母给的,两次重生则来自这两位未曾谋面的志愿者。于是在生日的时候,她会给这两位再次赋予她生命的人致信。
今天这些没有收件地址的信件不用投递,吴玥和那两位生命的志愿者正在安然交谈。
自26岁青年的患病至38岁终了,生命的不幸和幸运同时在她身上发生,如果不是生活中的真实,任何编剧都不敢写这样的剧本。
吴玥是南京人,红十字志愿者。第一次见面是在2023年3月,南京市红十字会的“真爱永恒 金陵缅怀”夫子庙活动现场。我去看现场还原度,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我,那个在现场讲解最卖力的是吴玥。
她做过两次器官移植,只要是和器官移植有关的活动,她都非常积极的参加。我当时满心后悔没有搭建个大屏,根本没心情知道吴玥的事。她给我留下的痕迹只有做了两次移植的信息。
那天我们拍摄了四个多小时,她疲惫但很开心,拍摄内容最后整理出80页纸的可用素材,1.7万多的文字内容,这也许是她留给这个世界最坦白的倾诉。
她说第一次移植完成后,她非常感恩,总想全身心的回报。后来就平淡了,内心只是把自己当成了红十字志愿者,接受采访也不再激动。
她平静的和我诉说呼吸困难的痛苦,她还说了孩子、经济负担,这一切都是生活的真实。
她说我们的标语:“当生活的困难得到陌生人的帮助,就是生命的浪漫”很真实。
当她说第一次器官移植是自己生命的渴望时,第二次的时候她其实是想放弃的。她不想再做了,因为手术很痛苦。后来再次做其实是不想辜负所有人的善意,这是我违背诺言公布的隐私。
她说自己家庭经济条件一般,在同学开的文化公司上班,同学对她好,她接受采访、参加公益活动都是十分支持。2019年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还给了她一个特约编辑的岗位,她十分珍惜,父母都退休了,这是她的所有经济来源。
她知道四台摄像机一直开机,记录着我们说的一切,她说有些话题是第一次提起,我说你的隐私在结束时会消散的。她笑了,她的笑是面部的动作,没有她书卷气里应有的甜和温暖。
拍摄结束,她说聊的高兴,生病、痛苦、呼吸困难、时间表都不是固定的问题了,这样好。其实我只想安静的陪着她,共同成为生命受害者,我不想让她回忆痛苦,我需要故事不要可怜。
制片说定了饭,我请吴玥一起,她直接就同意了。
说是吃饭,实际上她是在吃药,各种繁杂的药片。
一个月后吴玥给红十字会的宣传人员打电话,说有个片子问我是否可以去拍摄。麦当劳和肯德基虽然都是汉堡,但不是一家,她是犯傻了。然后就是她病重住院的消息。
她在我心中只是个影子,一个顽强的影子,顽强的开始是为了求生的本能,顽强的后来是为了所有的善意。
她和我说:昏迷后醒来,看见一切都特别感动,当时动不了,只是从没拉严的窗帘缝中看见了晚霞,心里就很满足了。
她看到的可能不是晚霞,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,她感受到了生命的温暖,太多人则终身未见。
吴玥在2017年30岁生日的时候,登记成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。她的器官也将成为生命的传递者。一如2025年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缅怀活动的主题“从结束时开始”。
为了记起吴玥的样子,在网上检索了“吴玥”“器官”,报道她的文章很多,我看见吴玥穿红裙子的配图,突然觉得她温暖了。
这种温暖就是“吴玥的童话”。
吴玥生平
吴玥26岁患肺淋巴管平滑肌瘤,此病多发于20~40岁女性中,发病率占女性人口的百万分之五,极为罕见。
2013年8月31日,吴玥在无锡市人民医院接受了7个半小时的肺移植手术。
2014年后逐步恢复生活能力,旅行、工作并以红十字志愿者的身份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。2016年10月,吴玥陷入昏迷14天后苏醒,如不苏醒可能会脑死亡,或成为植物人。
2017年参加第六届器官移植运动会由医生伴跑完成400米项目,当年登记成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,在同意书上她勾选了所有选项。
2018年10月30日,由于排异反应严重,吴玥在医生建议下做了二次肺移植手术。
2019年她成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特约编辑。
吴玥的生命自成长至青年时期开始和疾病共生。生活中,她的生命一面是每天服用药物维持的患者,一面是积极生活的青年直至2025年7月10日离世开启另一段路程。
如果吴玥是健康人,她会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青年,成为患者的不幸,让她成为和生命抗争的勇士。
摘自微信公众号中国红十字报 2025年7月14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