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
当前位置:首页 > 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

在世界的某个角落,有人替你活着

来源:北京市朝阳区红十字会 发布时间:2024-01-30 17:51

接纳一颗新的肝脏,需要以年为单位的漫长磨合。经历了发烧、湿疹和各类排异反应,接受移植手术后的第6年,王根木(化名)感到新器官与自己融为一体,生活与普通人无异。

王根木是幸运的。肝胆胰外科专家林国领介绍,中国是个“肝病大国”,在终末期肝病患者等待肝移植的队列中,能成功实现移植的只有约三十分之一。而多少普通人知道并愿意捐献,决定了这些等待中的患者生存希望有多大。

我的每一天都很珍贵

王根木是一名退役军人,今年59岁。在他体内,来自陌生人的一颗肝脏,已陪他走过了6年。

2016年秋天,王根木在一次体检中被查出肝病。病情发展得很快,到2017年4月,他做了全面的评估,主治医生建议他实施肝移植。与家人商量后,王根木当即决定:做!

之后就是长达半年时间的等待。其间,王根木腹内严重积水,肚子大得甚至弯不下腰来,全身浮肿。“西药、中药都吃过,但几乎没有效果,肝脏已经失去了代偿功能,有医生说我活不过两个月。”如今的王根木已经能笑着说出这句话。

2018年2月8日,王根木终于等到了肝源,被送入手术室。这一天被他称作“重生的日子”,此后的生活,“每天都很珍贵,一天要掰成两天来过。”

如今,移植的肝脏已与身体融为一体。每一两个月,王根木要去医院做肝脏功能、血药浓度等检查,指标良好,他回归了普通人的生活。

“老板,一箱酥饼、30盒绿豆糕,一共多少钱?”在新农都副食品批发市场里,顾客向王根木询价。王根木一边往客人的车里搬货,一边随口报出价格,然后走到柜台旁坐下,给客人算账、开票。

王根木做副食品批发生意30多年了。如今的生活与早前无异,唯一不同的是,他的心态变了,变得更豁达,也更珍惜眼前的一切,比如家人、朋友和自己的身体。

虽然经过了漫长的磨合,但王根木依然需要每日服用免疫抑制药物,以减少身体对移植肝脏的排异反应,这也使得他比普通人更容易感冒。“所以我一般都会比别人多穿一件衣服,人多的地方也不愿意去凑热闹,自己的身体最重要。”他说。

与其他受捐者一样,王根木也试图询问过自己“救命恩人”的情况。这个因器官移植与他产生奇妙联系的陌生人,他对其唯一的了解是,对方是一个温州人。从那以后,王根木对温州有了一种莫名的亲切感,仿佛那是他的第二故乡。

用心爱着这个世界

2012年6月11日16岁少女徐雨文因病去世,在承受丧女之痛的同时,她的母亲徐萌仙无偿捐献女儿所有有用器官,让4名病患重燃生命之火,至少2名眼病患者重见光明。徐萌仙说,在带着女儿求医的路上,她遇到过很多好心人,也见识到许多与她一样痛苦绝望的母亲,“我想帮一帮他们”。

徐雨文的故事经媒体传播,让更多人感受到了爱和善良的力量。之后,狄韦龙、熊雨馨、孙新武、钱芳炎、吴子敬……更多的名字以这样意义非凡的方式为人们所了解和熟知。

“我知道他身体的一部分还活着,他的眼睛还能看到这个世界,我就觉得生活有了念想,有了寄托。”孙矜持是一名器官受捐者,也是一名器官捐献者家属。他的父亲孙新武在去年7月11日接受了器官捐献手术,捐出的肝脏、双肾和角膜为4位器官衰竭患者带去生的希望,使两位失明患者重见光明。

孙矜持在3岁时被诊断患有肾病综合征,2009年他17岁时发展为尿毒症,并在2021年12月成功进行了肾脏移植手术。因为感受过生病和等待的痛苦,在父亲在世时,他们父子两人就曾彼此承诺过,如果对方的生命进入了最后的旅程,那就将对方的器官捐献给有用的人。

如今,父亲去世了,孙矜持也比之前更加珍惜自己的身体,“我每天早起早睡、清淡饮食,适度运动。我要照顾好自己,才更对得起父亲和捐献者。”孙矜持说,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,经历了受捐和捐献两场生命的交接,他更加理解生命的意义。

这是一群人,在倾注了无数深情后,共同成就的莫大善举。这是一家人,献给医学和陌生人的礼物。

这是一件很酷的事

“我觉得这件事情非常酷!拿到这张卡后,我好像更爱自己了,有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。好像有一个声音时时刻刻在提醒自己:不要熬夜,要保护好眼睛,多喝水多运动,保护好你的内脏器官。因为或许某一天,当他们不再属于我的时候,在地球的某一个角落,他们将点亮另一个生命!”——这是网友茜茜在拿到自己的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后,在朋友圈发出的感叹。

“登记器官捐献是经过父母同意的,毕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”“我愿意变成一颗种子,而不是一抔黄土”“从这一刻起,与几百万人一起成为更好的人”……在社交平台上搜索“器官捐献”,许多和茜茜一样的年轻人选择做一名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者。

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在前人的感召下,愿意加入器官捐献者的队伍,愿意为陌生人点亮生命希望,完成“生命的接力”。

 

(来源:中国红十字会)